广东省电梯维护保养调研报告(上)

近三年,广东省共发生重伤以上电梯事故17起,死亡17人,重伤3人。经统计,由电梯维护保养企业(以下简称“维保企业”)违章、违规造成的事故达1 6起。20098月发生在广州的“五龄童坠亡”事故引发了各方对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热议,各种评论报道见诸网络媒体。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恶性竞争、维保企业运作和管理不规范、公众及社会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匮乏等种种问题也一并显露出来。

如何进一步规范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行为?如何逐步系统提高广东省电梯维保管理水平?如何更好地促使公众正确和安全使用电梯,最终达到减少和杜绝电梯事故的发生。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与广州市里程碑顾问有限公司成立“电梯维保专题调研课题组”,就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状况展开为期四个月(200912月至20104)的专项调研。

调研课题组先后走访了珠三角9个主要城市,访谈27家单位和部门,采访31人,形成6万字的访谈记录。同时,发放调查问卷157份,查询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还组织行业和企业专家从影响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诸多因素人手展开系统分析,结合质监部门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精神,参照各地市正在实施的加强行业管理的各项措施和办法,借鉴其他省、市维保企业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广东省具体情况提出系统而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现将调研

情况报告如下:

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总体情况概述

一、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的地位及布局

地位:截止2009年,我国以超过130万台在用电梯数量跃居世界之首。广东省是我国电梯大省,至2009年在用电梯数量已经超过28万台,目前仍以每年3万多台的速度增长,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排在全国各省(直辖市)的首位。

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带动了电梯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有着“电梯保姆”之称的电梯维保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广东省在册电梯维保企业达到54 1家。维保企业总数居全国之首,占到全国五分之一。

布局: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仅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的维保企业总和就达到450家,已经超过全省电梯维保企业总和的80%。这四个城市在用电梯数量也最多,其总和已经超过全省在用电梯总和75%。而分布在东西两翼的维保企业较少,只占到1 0%左右,这也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二、广东省电梯维保企业基本特征

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电梯维保企业共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燃电梯制造企业下属的维保公司;第二类是,分别具有安装和维保资质的公司;第三类是,具有单独维保资质的公司;第四类是,物业公司下属的电梯维保公司。

此外,外省注册在广东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分公司从事电梯维保的企业数量也很多。这些企业流动性较大,且复杂多变。由此,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形成了省内、省外维保企业并存的格局。

三、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总体判断

调研课题组通过对业界专家专题访谈和对维保企业考察走访、现场座谈以及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特别是经过对各地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访,深刻感触到:广东省绝大部分电梯维保企业都能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及规定,依法守规开展经营活动,并逐步规范企

业自身行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维保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问卷调查显示,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运行和发展水平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与其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相匹配,总体形势向好。

问卷调查显示:有近80%的公众对广东省电梯维保工作持肯定态度,公众乘坐电梯具有安全感,绝大多数乘客是放心的。

来自省质监局统计数据显示:全省近3年因电梯维保问题引发的各类电梯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2009年分别下降到0.230.15,大大低于国家规定0.720.84

控制标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结论: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总体情况向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有力,特别是省内电梯维保企业管理逐步加强。近3年广东省电梯伤亡事故得到遏制,一般电梯故障率也得到有效控制。

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调研课题组在各地调研中清醒地意识到.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依然存在着令业界内外担忧的各种问题。之所以近三年广东省未发生恶性电梯事故.且各类电梯事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东省各级政府严格监管、严格抽查,专项治理遏制的结果。但就维保企业和维保市场而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通过省质监局对电梯维保企业的监督抽查、对投诉案件的调查以及对电梯事故调查处理发现,一些电梯维保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和省外办事机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安全意识淡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电梯维保质量存在隐忧。调查显示:全省电梯维保行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局部城市管理差距仍然较大。个别城市电梯故障及投诉案件还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仍然存在着发生恶性电梯事故的可能性。

因此,广东省电梯行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市场与企业问题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更不可回避。系统整改、整治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且刻不容缓。

现将调研课题组通过各地走访了解到的电梯维保市场和电梯维保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电梯维保市场:恶性竞争严重,突显“三大”问题

调研课题组在各地走访中听到最多的维保市场问题就是“挂靠、低价维保和假证”。这也是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环境、威胁电梯运行安全的“三大”突出问题。

()  “挂靠”现象严重

一些有资格证书的维修人员通过挂靠方式,游走在几家企业之间,俗称“维保游击队”;一些维保企业为了获取某种等级的资质,长期租()用一些具有维保资格的人员证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应付评审和监督检查。

据多个城市的质监局反映:在进行行政监察过程中。经常可以查到挂靠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常常挂靠在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大型维保企业身上。挂靠企业与被挂靠企业之间形成了“松散型”伙伴关系,形式复杂多变,比较隐蔽,且屡罚屡犯、屡禁不止,给政府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挂靠”企业常常伴随着无证作业或无资质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又因“挂靠”企业是寄生在其他企业身上,自身运营成本较低,是低价竞争的主要参与者.对市场冲击较大,所以危害也较大。“挂靠”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组织结构,管理松散,特别是不能也不会主动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道德意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企业人员技能水平不能有效提升,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电梯技术需要。“挂靠”行为还会造成人们的责任意识下降,守法观念淡漠,常导致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维保质量。“挂靠”实际上是一颗寄生在维保行业身上的“毒瘤”,毒害着电梯维保行业健康的肌体。如不彻底根除,必将殃及维保行业健康发展,最终危及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   

原因分析:

1.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影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规意识,忽视品德修养是“挂靠”这一现象得以存在的本质根源。

2.现行监察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监管手段。“挂靠”涉及面比较广,形式多样且隐蔽不易被发现,挂靠与被挂靠企业之间相互庇护.社会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加之监察人手不足,无法监控到所有“挂靠”企业,是“挂靠”能够长期存在的客观因素。

3.国家立法不足,没有相关的法规条文。现有法规着重关注于设计、制造和安装环节,缺乏对维保环节的立法。现行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过于人性化,缺乏处罚力度和法规的威慑力。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因此屡罚屡犯,屡禁不止。

4.社会监督机制的缺乏也是这一现象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源之一。特别是使用单位与维保企业签订的合同条款不规范,主体责任不明晰,使用单位不知晓维保企业内部架构,给“挂靠"企业可乘之机。

()  “低价维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问卷调查显示,有68%的维保企业认为目前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低价恶性竞争。有80%的维保企业对低价恶性竞争有所担心。认为低价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为弥补利润损失,维保企业会产生偷工减料行为。导致降低电梯维保质量。

“目前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存在着低价恶性竞争,因维保业务选择权在电梯使用单位,谁的维保费低就选择谁,造成维保企业之间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广东省某权威检测机构的资深人士如是说。一些低价维保企业往往通过减少保养项目来弥补成本压力,致使维保质量下降。调研中发现,有些维保企业在电梯维保时和使用单位签订“君子协定”,使用单位为了节省费用,默认维保企业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或平时不维护等到电梯坏了再来修,貌似降低了维护成本,却是牺牲电梯维保质量为代价,直接威胁着广大公众的乘梯安全。

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使用单位虽与维保企业签订看似高价维保合同,但实际上却与维保企业联合串通,签订“阴阳合同”。暗地里要求维保企业返还部分款项给使用单位或个人,维保企业实际上得到的仍然是低价维保业务。

据某知名电梯维保公司专家披露:“低价维保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在维修这一环节来获取利润。正规企业是确认零部件需要换时才换,低价维保企业是不需要换也会换,使用单位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被唬一下也就同意换了。"通过更换零部件,甚至以次充好,哄抬价格,收取保养合同以外的收费。从中渔利是低价维保企业惯用的伎俩。还有更加严重的是。个别低价维保企业盼望着电梯出故障,以便通过维修来赚钱,其经营目的和理念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

据业界反映,目前,广东省电梯维保市场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各种不正规小企业蜂拥而上,相互压价,致使很多正规企业目前已经严重制约电梯维保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众多维保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低价维保给社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不仅滋生欺骗、欺诈等恶劣行径,败坏行业风气,致使企业道德丧失,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让人还感到担心的是,低价维保企业往往依靠减少维保工序环节,偷工减料来降低费用,致使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电梯运行状况和安全性能下降,导致电梯事故隐患重重,直接威胁公众安全。

原因分析:

1.一部分维保企业道德文化素养缺失,趋利避责、唯利是图、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严重。一些使用单位追逐低成本低费用.忽视维保质量,为“低价恶性竞争”得以生存提供了土壤。

2.使用单位对维保工序不知晓,不了解维保成本,一味贪图低费用。给维保企业之间压价提供了条件。

3.使用单位特别是一些小区物业公司,缺乏电梯管理经验,没有配备相关人员,自身不重视电梯安全,使得低价维保企业“哄抬配件价格、以次充好”这种欺骗手段得逞。   

4.现有法规不够完善.退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市场准入法规软弱无力,必然导致供需失衡,市场过剩,从而发生恶性竞争。

  5.行业自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对维保价格缺乏透明度宣传,企业自律不够,不能自觉遵守行业规则。

6.对低价维保产生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缺少有效监察手段.因立法不足.现有法规处罚力度不够,低价维保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即使监察中发现低价维保企业有偷工减料行为,有缺项漏项维保行为,也不能直接处罚。打击手段和力度不足以震慑违法违规者,致使低价维保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  “假证现象”屡禁不止

据深圳市某知名维保企业副总介绍:“现在维保市场上出现很多假的作业证,有一些人花钱买证。很多持外省证在粤从事维保作业的人员,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记录都不知道。”佛山市质监局在监察中发现:一些持证人员的证书很值得怀疑,他们曾做过实际调查,外地很多打广告“办证”的,报名、交钱没几天证书就拿了下来。没有任何培训要求,最多上几天课,有的干脆连课都不上,交钱就拿证。

据介绍,广东省对证后管理较为严格,特别是前些年,假证很少,但随着外省企业不断进入广东维保市场,假证现象随之而来,而且很多持“假证”的人员比较分散,且隐蔽性很强,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目前在粤的外省维保人员持“假证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也已成为维保行业的一个“顽疾”。

据调研课题组到各地走访得知,各地持假证者不在少数,以外省来粤从事维保业务的企业居多:虽然各地监管部门不断进行专项治理,但屡禁不止,大有蔓延态势。

持“假证”作业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且持“假证"人员往往未经过正规的安全和技能培训,极易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假证”行为会致人们的道德意识缺失,败坏社会风气,一直以来都是各级监察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

原因分析:

1.假证本身就是一种弄虚作假行为。一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无视法律法规,亲自“制假作假”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

2.证后监管手段落后。由各地、市颁发的证书以及广东省外颁发的证书。在广东省还没有实现统一查询功能。有些证书真假确实难以辨别。

3.社会上“制假、做假”流通渠道的存在,为“假证”提供了条件。

4.因立法不足,缺乏相应的处罚规定,现行监管条例的处罚威慑力不够,企业及个人违法成本较低,导致“假证”现象屡禁不止。

5.监督举报机制没有建立。人们发现有“制假作假”行为,缺乏举报机制,社会上也没有举报途径和渠道,无法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

二、维保企业:管理薄弱,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凸显“三大”隐忧

调研课题组在各地走访时与各地质监局主管部门座谈,对维保企业的问题感触最深。新下发执行的《电梯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规则》主要宗旨就是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目前维保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二是技能偏低,服务意识淡薄;三是无证作业,违章作业。现具体分析如下:

()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电梯维保质量令人堪忧

“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维保时漏项、缺项。据肇庆质监局负责电梯监察的主管反映:对于很多维保企业来讲,对保养人员超量下达工作任务,作业人员维保时绝大部分都是走走过场。每月两次到场维保尚可保证,但具体保养时,往往敷衍了事,走走形式,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使用单位与维保企业联合作假,明知道维保作业有漏项、缺项行为,也不管不问,不履行监督职责,不负责任地在维保记录上签字,欺骗监管人员。

另外,不按规定的项目进行维保也是“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的表现。调研中发现:有的不能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维护保养,致使电梯带病运行,埋下事故隐患。调研课题组在肇庆调研中,当地质监局部门主管反映:在日常监察中发现,一些维保工不能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要求的项目对电梯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有的怀有侥幸心理“只维修不保养”,即“电梯出现故障才去修”,以维修代保养。

某城市质监局介绍说:按规定加油润滑是维护保养的重要项目和要求,竟然发生个别维保企业对配重轴承6个月不加油润滑致使轴承失效导致承重轴磨断的情况。不能定期润滑保养对电梯正常运行十分危险,很多故障都是出自润滑保养不及时。

从对维保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近40%的维保企业认为未按规定项目保养是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

“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极具广泛性。此类现象对于维保企业来讲已经成为一种“恶习"。比如,不按规定对持证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不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确认和交底;不按规定的维保项目进行作业以及放任违规违章作业行为等,由此造成维保体系失控,或维保体系形同虚设,导致维保质量下降。实践证明,“作业不规范、制度不落实”是引发电梯事故或故障的重要根源之一。轻则影响电梯的日常使用寿命,重则造成电梯重大事故。据统计,在众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只占16%,安装占24%,而因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不当引发的隐患和事故竟高达60%。

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现象有着多方面原因,但就其本质还是主体责任问题,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主体责任不落实,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不能主动按照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2.制度制定本身不切实际。有的生搬硬套,无法执行;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质保体系文件很多都是拷贝过来的,有个别连原稿相关信息都不做修改,生搬硬套、张冠李戴,摆样子应付检查,质保体系的作用可想而知。

3.内部管理混乱。个别企业只图干活赚钱,忽视日常管理,维保无计划,作业无规范,员工无考核,工作无记录。

4.维保合同文本不统一。使用单位缺乏电梯维保知识,维保企业有意无意减少合同里应该提及的双方责任和义务,造成主体责任不落实,维保质量和责任要求大打折扣,无法落实和监督。

()维保人员技能偏低,维保质量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维保产业未来发展令人担忧

 据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 0%的维保人员具有大专学历,现有维保人员总体技能水平偏低。走访中也发现,一些维保企业对持证人员疏于管理,日常缺乏系统完善的学习制度,更谈不上正规化培训。既不组织国家法规、标准学习,也不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人员调动后也不进行岗位学习和培训,导致维保人员业务技能素质和水平逐年下降,维保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已经成为业界专家们一大隐忧。

问卷调查显示,有1 33%的物业公司对维保企业的服务是不满意的。主要体现在,出现故障不能在规定时间赶来处理;或虽能按时赶来,但处理时间较长,影响小区正常运营,业主和小区居民意见较大。还有一些维保企业不能主动配合物业公司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特别是一些困人、夹人事故,不能及时赶到,或处理时间较长,由此引发的投诉增多。据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专家介绍,竞有兽医专业的医师从事维保工作,本身专业就不对口,又不参加技能培训和学习,维保质量可想而知。

在访谈中得知,由于维保行业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越来越小,维保技能人员工资越来越低,技能型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企业只重生意,忽视培训,现有人员技能得不到保持和提高,同时伴随而来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差,已经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

由于维保人员长时间得不到培训,技术技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当前电梯技术迅猛发展,维保技能人才跟不上,无法适应当前高科技含量电梯的维保已经成为业界一大隐忧。

原因分析:

 1.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有一定技能和文化的人员都不太愿意从事电梯维保这一职业,造成维保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和技能偏低。

2.现行培训取证体制不够完善。偏重理论,轻实际操练。现有培训机构实操设备不够完备,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3.企业培训投人较少,对培训缺乏足够重视,取证后继续教育和学习的制度也没有建立。

4.社会化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无证作业、违章作业严重,事故、故障频发,令人心忧

据广东省近三年电梯事故情况通报显示,17起电梯事故中属无证上岗或违章作业的占7起。目前,在广东省电梯维保作业人员无证作业、违章作业等现象屡有发生。普遍性的现象是:一些企业取得某种资质后,将大量业务转包给无证单位,自己则成为皮包公司;一些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聘用大量无证人员进行维保作业;在维修现场违章行为屡见不鲜,比如,不进行安全确认,违反安全规程等行为。

据省质监局抽查显示,无证人员以各种方式逃避监管,其特点是流动性大。转包、挂靠、低价维保常常伴随着无证作业。有的无证人员和使用单位串通勾结逃避监管也经常发生。

企业无证经营及个人无证作业、违法违规带来的都是血的教训。实践证明,无证经营、无证作业、违法违规是电梯安全使用的“杀手”,不仅给当事人带来痛苦,还极大地威胁着广大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后果十分恶劣。

原因分析:

1.企业主体责任缺失,不能自觉遵章守法。

2.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行政执法不严,监督后处理程序多、时间长,处罚力度有限,既浪费大量行政资源,也不利于规范企业行为,给企业逃避责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3.证后监督工作存在弊端。监督方式过于简单、缺乏有效手段。许可准人有企业资源条件审查.证后监督缺少对取证后维保体系复审抽查环节,不能综合评价企业取证后是否持续保持相应资质能力。

小结:纵观上述分析,电梯维保企业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观念较差.质保体系不落实是造成电梯安全事故和电梯故障频发的主要根源,而缺乏社会公众有效监督的大环境,立法不足造成政府监管力度偏弱,威慑力不够。客观上给维保企业违法违规、无证作业以可乘之机。当前只有加强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落实企业质保体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电梯安全才会有根本保证。而企业负责、社会公众有效监督、检验机构严格把关、行业自律以及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形成“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是广东省电梯维保行业得以净化和规范的主要手段。(下期待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